隨著天氣逐漸轉熱且進入馬拉松休賽季,尤其台灣屬海島型氣候,濕度相對較高,再加上夏日艷陽高溫烘烤,在跑步訓練品質上抑或是對身體恢復方面都必定會受到影響,忽視酷熱環境下訓練對身體所造成的負擔與傷害,後果也是可大可小。但對已有運動習慣或正在準備年底目標賽事的跑者來說,總不能夏天休跑不練,到秋天打掉重練?究竟能如何維持跑步習慣、兼顧訓練品質呢?
|自律首要,表現次要
台灣每年從10月至4月為期半年左右的馬拉松賽季,許多跑者身體也累積了不同的疲勞與運動傷害,在夏天即使勉強保持與冬天一樣的運動負荷,也難以保證訓練品質。適當降低運動量,月跑量控制在最大月跑量80%左右,給身體一個恢復期,以放鬆的心情暫時放下為比賽成績而跑的心態,或是進行其他類型運動(重量訓練、游泳、騎車、登山、越野跑…等),重新發掘跑步樂趣,對下一個賽季的表現絕對有正面幫助。
|選擇跑步時間,避免烈日下練跑
馬拉松訓練和比賽的理想溫度是10-15°C,如果不是進行大運動負荷訓練,氣溫20-25°C也還可以承受,但氣溫達到30°C以上,體內熱量不易直接傳導散發,核心溫度上升,肌肉收縮能力下降,很容易出現電解質失衡、脫水、肌肉無力或熱抽筋、中暑或低血糖現象。所以如非必要,儘量選擇氣溫較低的清晨和傍晚後陽光較少的時段進行訓練,盡量到有遮蔭的地方進行減少直接曝曬的時間,或改在室內跑步機進行,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能降低對身體的傷害。
▲熱衰竭
因劇烈運動及酷熱環境造成排汗過多,流失過多水份及電解質,體溫會微幅提高但不超過40°C,有頭暈頭痛、虛弱無力、大量出汗、皮膚溼冷、臉色蒼白、心跳加速、噁心嘔吐、肌肉抽筋、嚴重時會導致心血管系統衰竭、躁動、昏迷甚至休克,被視為中暑前兆。
▲熱中暑
與熱衰竭不同,熱中暑會讓體溫調節失控及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影響,體溫超過40°C、意識混亂、意識不清、情緒不穩、說話不清不楚、抽慉、皮膚乾燥發紅無法出汗,不要遲疑,趕快邊降溫邊送醫,不然就很危險了!
▲熱痙攣
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時因鹽分流失造成四肢出現肌肉痙攣的現象,如果情況嚴重沒有即時處理,會引起呼吸肌肉的抽筋,導致呼吸困難,少數案例甚至有死亡的風險。
|裝備機能化,透氣排汗散熱快
夏天濕度相對較高,流汗不容易蒸散,選擇輕薄、透氣排汗的機能服飾,盡量讓更多皮膚接觸到空氣,以獲得最好的散熱效果。塗上適量防曬乳、遮陽帽、太陽眼鏡、導汗帶等防曬措施也要做好,避免身體溫度上升太快,減少造成身體不適、皮膚曬傷以及熱傷害的危險因子。
|保持水分補充,少量多次原則
水分流失達體重2%以上時,耐力運動表現即受到影響,所以你需要持續補充水分或運動飲料。建議運動前可先補充250-500ml的水,在運動中每15分鐘補充100-200ml,手持運動水壺或水袋背包腰包方便攜帶邊跑隨時補充,也可以利用折返性的路線,在原地先置放好水和電解質補給(如運動飲料或鹽錠),去回路線都能經過回到原點方便補充,更能有效且安全地完成訓練喔!
|適當減量減速,重訓練強度
每一位跑者的耐熱程度都不一樣,冬天與夏天的跑力變化也會有所不同,所以千萬不要把冬天跟夏天的跑步表現相提並論。適當地調降配速與跑量,至於該降速多少取決於天氣多熱、個人體能狀況,以及個人對熱的適應程度而定。一般來說,夏天在有氧訓練上心率升高比較明顯,而中短距離 (400-2000公尺)高強度無氧訓練的心率影響則不大。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「心率」是一個最直接反映有氧代謝強度的參考指標,而以無氧代謝占比較多的高強度訓練(如短距離、多組數的間歇訓練),每組運動持續時間短、體內熱量積蓄少、肌肉溫度升高、粘滯性降低、彈性和柔韌性加強,收縮速度增加,也有利於完成更高質量的速度訓練。
|維持心率跑步,體感決定配速
夏天你的心率也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加,無論是高水平專業運動員還是市民跑者都會出現,這與運動能力下降是兩回事,所以訓練計劃也應做出相應調整,最科學的方式是依據自己的心率是制定夏季跑步計劃。安排長距離耐力訓練時,請將重點放在控制心率而非配速,根據有氧心率(最大心率的60-75%)完成30-120分鐘即可,或是把跑步和走路結合起來,給身體一個循序漸進地的適應過程,再慢慢增加運動強度。在新的訓練計劃開始之前,可以進行一次最大心率測試(Maximum Heart Rate),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狀態,讓身體在最少負擔之下順利完成課表!
「能夠毫不妥協完成練習並站在起跑線上,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勝利了。」-大迫傑
夏天跑步訓練的確不容易,而在循序漸進、量力而行、有科學數據參考下有條理地強化有氧耐力,對比賽環境的適應能力是有幫助的,每年跑者們每到夏天的時候總這麼期許著:只要能夠撐過這個夏天,接下來的馬拉松賽季就等著收割了!做好夏日訓練準備,為秋冬賽事打下基礎吧!
參考來源:RunningQuotient、RunningBiji、fitzHK、MedPartn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