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好萊塢電影基地裡,有一款電影是好賣也能賣,歷久不衰的系列,我們稱之為『運動主題電影』。運動電影採用複合型態的劇情結構,通常都是:運動主題加上劇情、或是加上友情、加上愛情,以及加上搞笑…等等。運動主題電影主要是具備啟迪人心、運動改變人生等訴求。這也是為什麼,運動主題的電影不只是好萊塢的製片方向,也是舉世各國的主要題材之一。
舉凡運動主題電影,想當然爾是棒球、籃球居多,再來則是團體型的運動。然而,相關耐力運動的電影、影片也不曾少過,雖然並不是最受歡迎的題材,卻或多或少對每個熱愛跑步的我們都有很大的影響。如果你還沒看過的話,趕緊去找到正版、合格的媒體平台、或購買正版 DVD 去欣賞囉。
六部經典跑步電影推薦
《最後的馬拉松》(Sein letztes Rennen, 2013)
男主角保羅是1956年墨爾本奧運的馬拉松賽冠軍,而瑪戈則是他的妻子、同時也是訓練師及最好的朋友。奧運光環褪色、洗盡鉛華回到故居之後,他們過著充實且恩愛的生活。過了數十年之後,銀髮白髮滿布面容,當兩人開始無法自理生活、瑪戈甚至多次跌倒之後,兩人便在女兒的要求下住入養老院。
住入養老院後,瑪戈對她寧靜妻子的角色扮演得宜,很快融入養老院的氣氛,甚至對保羅有些舉止給予指責。但保羅無法坐視與妻子了無生趣地度過餘生的事實。有一會兒,他看見自己當年與瑪戈在奧會後的歡笑合影。保羅找到了目標,他想再次挑戰柏林馬拉松….在前往柏林馬的過程中發生了令人發笑、感動流淚的許多事情。
《馬拉松小子》(말아톤, 2005)
這是一部根據事實改編的電影!先天患有自閉症的尹楚原,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,也幫著兒子楚原找到馬拉松教練孫正旭,讓他透過運動去鍛鍊體力。誰知道,教練孫正旭並無心指導楚原,授課時只是唬弄他。在因緣際會下,母親終於發現,楚原自己熱愛跑步,而不僅僅只是受迫於她的命令。最終,楚原的努力與堅持,感動了他的母親與孫正旭教練,於是懷有自閉症的他,在沒有人陪伴的情況下,獨自前往馬拉松賽場。
圖片來源:friday
這部電影的緣起是一位自閉症馬拉松選手裴炯振,他的故事被搬上大銀幕之後,不只吸引五百多萬的觀影人次,也著實讓南韓人民們深入認識自閉症問題。
《馬拉松夢想家》(페이스메이커, 2011)
從小就是長跑健將的周萬浩,因為受傷而中止長跑生命,以外送員身分經營度日。有一天,過去的教練找他擔任配速員,希望他能為年輕的長跑新秀領跑 30 公里前進奧運,看中他穩定的抗壓性以及耐力。然而,他不甘於只作為一個配速員,而是希望用自己的雙腳跑回終點,完成馬拉松。這一次,他沒有在 30 公里處退出賽道。
配速員有一份使命,那就是必須拋棄掉個人榮譽,成他人之美。然而,這不代表配速員就沒有自己的靈魂與嚮往。最為人所知的維克托‧丘莫 Victor Chumo 就是典型的角色,維克托是 Eliud Kipchoge 在英力士 1:59 挑戰賽中的配速員,是馬拉松場上的兔子。他選擇為 E.K. 跑進 Sub 2 小時,最終,也順利在半程馬拉松跑進 59 分。
「擔任配速員,一方面是熱情,另一方面是工作。某種意義上說,這是一份工作,我因此獲得麵包。它也是熱情,因為我做這件事並不糾結,不需要教練或同伴提醒我該訓練了。」他說。
《我的鋼鐵老爸》(The Finishers,2013)
這部電影的源頭,很明顯地來自於美國 Team Hoyt ,兩父子攜手挑戰鐵人賽、馬拉松、超級鐵人賽的動人故事。患有先天腦性麻痺的朱利安,他的人生都在輪椅上頭,也與父親保羅相當疏離。有一天朱利安發現父親保羅是鐵人三項運動員,於是他與父親溝通,兩人決定一塊投入訓練,而原本疏離、陌生的關係,也因為一同投入訓練而更加緊密。
原點的 Team Hoyt 也是如此,兩人始於 1977 年開跑,到 2016 年為止,父子一起完成了 257 場鐵人三項賽,六場鐵人 226 以及 72 場馬拉松競賽。但故事中止於 2023 年,其鐵人老爸 Dick Hoyt 於 2021 年逝世 (享年 80 歲),其兒子 Rick Hoyt 也於 2023 年五月離世,享年 61 歲; Team Hoyt 激勵了數百萬人,於後也成立霍伊特基金會,幫助身心障礙幼童的生活,也引領年輕人投入運動。
《強風吹拂》(風が強く吹いている,2009)
改編自同名漫畫的電影《強風吹拂》,是台灣最為人所知的跑步作品,也是少數的三棲作品:小說、電影、動漫。不同於原著、漫畫的原典,電影刪除了不少細節,然而卻為人物有更深的塑造。而為了打造這部電影,在正式開拍之前,裏頭的每一位主角或多或少都經歷過數個月的長跑訓練,以確保他們在鏡頭前能跑得更好看。
為重現箱根接力賽的壯闊,有數萬名臨時演員擔任觀眾、選手、裁判、送水員以及記者等角色,也協調多處交管終於才能順利拍完所有畫面。這部電影最終獲得第 19 回日本電影影評人大獎及新進導演獎;同時,也追加一部雙棲的電影《奈緒子:純愛練習曲》(奈緒子, 2008),原著漫畫共有 33 冊,電影實在很難完整呈現該作品的精髓與內涵啊。
《不可能的任務系列》(???)
有個江湖傳言說,只要阿湯哥在劇中跑得越多,作品就愈賣座。派拉蒙影業特別製作了 TOM CRUISE 跑步特輯,記錄了從 1996 年至今的不可能任務系列電影,阿湯哥在劇中的跑步畫面。看過真的超紓壓。
照片來源:派拉蒙影業
國外媒體也針對阿湯哥電影做過分析,他跑的距離越長,票房似乎就有越好的趨勢。調研數據人員拿著碼表,測量阿湯哥在每部電影奔跑的時間,再以 6 分鐘 1 英哩(1.6公里)的速率換算(畢竟他是全力衝刺),就可取得他在電影裡奔跑的距離。最終的答案是 8 公里左右。可以說是電影中的長跑之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