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的台北馬拉松,雖然成功刷新自己的PB從2:33:53進步到2:32:07,不過還是離賽前預設的目標有點遠,除了當天補給失誤外,經過賽後檢討後,自己意識到在維持訓練、教課、研究所三個重點時,只能做到盡量完成課表,但缺少了訓練後的檢視與調整,也就是只把事情做完,但做得不夠好。

 

 

經過思考後與教練嘉哲學長討論後,為了打破目前的困境,先將重心轉移到碩班完成學業,開始著手在實驗的設計與測試中,訓練方面保有基本的量。因為訓練的時間變少,就要把時間投資在最有效的地方,我優先專注在間歇與LSD…等高強度訓練,減緩乳酸閾值、最大攝氧量、肌力的下降,並搭配飲食控制維持體態,縮短之後可以回到大量訓練時,恢復體能所需要的時間。

 

 

研究主題部分,也已經確定為跑步生物力學領域,特別在探討下肢肌力的平衡是否會影響腳踝落地的方式? 因為不論從過去研究或是自己觀察,發現不同的跑步著地方式會影響下肢所受到的衝擊力,而不同肌群力量(下肢三關節,髖、膝、踝周邊肌群)的平衡可能會影響到動作的執行。目前還在測試實驗流程階段,很可惜因為疫情的關係,整體也需要延緩了。

 

疫情在五月下旬進入三級,改變了多數人的生活模式與習慣,防疫口號:「避免非必要的外出」讓路上的人潮驟降,看到許多跑友們po文分享,自己居家訓練的秘招,而對我來說,在學校遠距教學,多出些可以運動的時間,也把握時間多想一些可以維持體能的方式,盡力為下半年的全運會做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