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將於 2025 年邁向超高齡社會,政府憂心的是對總體經濟的發展,但大多數的人們憂心的,是全民的健康與日常生活。在里民中心、機關等投入銀髮族運動教學的盧振銘 a.k.a. 毛毛教練表示,老年人擔心的不是生活,而是如何確保『有品質、能很隨心所欲的生活』,他舉例包含從地板舉起重物、上樓梯、或是腿部力量等等,都在日常生活扮演重要的角色。

要知道,如果生命是一本存摺,健康是可以預先儲值的。森林跑站即將於 5 月 10 日(週六)針對中高年族群、銀髮與老年族群舉辦體適能活動,這是最好的母親節獻禮,也是最棒的運動交誼活動,歡迎你或是邀請你的父母來森跑一塊感受運動樂趣,從簡單的有氧、肌力與伸展課程開始,為健康儲存第一桶金。

 

#健康是在不知不覺中失去

修習銀髮族運動教育的毛毛教練,長年投身運動學術專科,無論是針對幼兒、成人與銀髮族都有相當豐厚的學知識,也在許多機關單位指導銀髮族運動課程,幫助銀髮族、青壯年族群恢復往日的健康與體能。在他指導的銀髮族群中,約莫是 65 歲以上的夥伴,以 70~80 歲為大宗,也曾指導過 96 歲的長者。

「身體是漸漸退化的,」毛毛教練表示:「起初不想去運動,就寧願待在家裡,然後隨著身體逐漸退化,就更沒有去運動的本錢。最後可能連簡單的動作都做不到。」不運動,也沒有大量的活動,就會導致持續性且骨骼肌重量降低及功能減少,是導致肌少症的關鍵因子。

 

第一個是願意出門去活動,再來則是肌力運動,能有效提升肌肉與骨骼的功能。毛毛表示,相對於臥病在床、失能的隱性成本,投入運動、肌力訓練反而相當低成本。那怕是一周兩次的運動,都能幫助人們減少退化與臥床問題。他進一步說明說明,肌力是青壯年、銀髮族族群的第一要項。「沒有抬起重物的肌力,翻身或是起身的肌力,很快就會失去做這些動作的活動度。」肌力退化再加上活動度降低,可能連要做出手眼協調、腳眼協調的動作都很困難。

長壽醫學權威彼得‧阿提亞 Peter Attia 曾在著作《超預期壽命》中表示,慢性衰老疾病歸咎於『四騎士』:心臟病、癌症、神經退化性疾病、第二型糖尿病與相關代謝功能障礙。對此,運動是最有效的長壽藥物,其中包含肌力訓練、有氧心肺適能以及協調穩定性。

 

#社交活動是增進身心的良方

以團課教學為主的毛毛教練,無論是在里民中心、一般機關都對社交活動很有感。「很多老人家去里民中心不一定是運動,很多時候是去社交的,」毛毛笑說:「已經有很多科學證據指出,社交接觸是延緩衰老、甚至是延長壽命、提高生活品質的方法。」本身也是一名開班授課的跑步教練,跑團及團隊運動能有效提升團隊的成績表現,同時也在相濡以沫的情感中收穫彼此支持。

根據《今日醫學新聞》(Medical News Today)指出,只要增加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者的社會連結感,在往後幾年更有可能改善大腦健康,而孤單、孤立的生活導致認知能力下降,因此,只要有社交活動可防止失智症的發作。簡單地說,如果你是個內向且不與他人交誼的人,為了健康你應該多一點社交活動,譬如來上森林跑站的跑班課以及 2025 母親節體適能活動。

 

#一個小時提升健康指數的課程

將於 5 月 10 日早上 9 點開課的毛毛教練,也提前透漏了他一個小時的課程安排。「因為每個學員的程度不一樣,所以到時會看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做調整。」毛毛說道:「主要課程是心肺適能加上肌力訓練,以及提升整體協調性課程。」

 

先從衝擊性較低的坐姿有氧課程作為暖身,而後採用站立式的有氧訓練做為課程主軸,幫助學員提升心肺適能。下半段則是針對功能性的肌力訓練課程,包含推、拉等功能性動作,以及提升協調性的訓練。一個小時的課程裡,不只能幫助學員獲得訓練效果,也能透過訓練獲得樂趣。很多人都視運動為一種體能懲罰,相信毛毛教練肯定會帶來全新的體驗。

如果運動會有如此多的幫助,為什麼還是很多年長者、銀髮族不願意投入運動呢?毛毛教練分享,慢慢有很多年長者、爸爸媽媽與銀髮族,認知到運動真正的幫助不是抵禦衰老,特別是在這個普遍都有八十多歲平均壽命的時代。運動真正提供的,是幫助你過上有品質的生活,即使是銀髮蒼蒼也能老得很有面子。